中医古籍
  • 《医心方》 治大便不通方第十三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病源论》云∶大便不通者,犹(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并格反,糟酒滓也)痞结壅塞不通也。

    《葛氏方》治大便不通方∶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亦可直煮麻为饮服之。

    又方∶剥乌梅皮,以渍酱豆中,导下部。

    《范汪方》治大便不通方∶用豆酱纳下部中则通。

    又方∶酱中瓜,切,令如指长三寸,纳大孔中。

    《秦承祖方》不得大便数日方∶作热汤着盆中,人居其中,汤未冷则瘥。

    又方∶灸下部后五分三十壮瘥,大良。

    《千金方》治大便不通方∶桑根(一把,去赤皮)榆根(一把,去赤皮)水三升,煮服一升半,分二服。

    又方∶恒煮麻子取汁饮之。

    《龙门方》疗大便不通方∶取胶,广二寸,长四寸,葱白一握,以水三升和煮,消尽去滓,一服验。

    又方∶熬葵子半升,捣末,以水一升煮服之。

    《医门方》∶疗下部闭塞大行(谓大便也)不出方∶取乌梅四十枚拍碎,汤中浸少时,去核,捣之如浑丸大一枚纳下部中,立通。

    《短剧方》大便闭塞气结心满方∶灸石关百壮。(今按∶《明堂》∶在幽门下二寸,幽门在巨阙旁半寸。)又方∶灸足大都随年壮。

    《经心方》夕药汤治胀满大行不通方∶夕药(六分)芒硝〔(一名石脾)六分〕黄芩(五分)大黄(八分)杏仁(八分)凡五味,丸如梧子,饮服十五丸,日三。

    《华佗方》云∶有病日食二斗米,至二百日不大便,亦无所病苦,何以尔名?为何等病也?此葛根(五斤)猪肪(三斤)凡二物,葛根细锉洗之,以水三斗并煎之得一斗半,去滓,复煎其汁得七升已,取猪肪,切禁。服此药,开六腑,当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