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虚劳而生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之《极要方》疗一切虚热气壅滞结不通三黄丸方∶黄连(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三两)上件三物,捣蜜,和丸如梧子,食后服三丸,日三。
又云∶疗心膈间虚热气上迫咽喉口干方∶茯苓(五两)麦门冬(三升二合,去心)乌梅肉(二两)。
上,蜜丸如酸枣大,含消咽之。日夜含六七枚。若因食即口若者,加升麻三两。
《广济方》疗虚热呕逆不下食即烦闷地黄饮方∶生地黄汁(六合)芦根(一掘)生麦门冬(一升)人参(八分)橘皮(六分)生姜(八分)白蜜(三合)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蜜,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不痢。
《经心方》大黄丸,治虚热食饮不消化,头眩引胸胁,喉仲介介口中烂伤,不嗜食方∶大黄(一两)黄芩(一两)黄连(三两)苦参(二两)龙胆(二两)五味,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
又云∶生地黄煎治虚热及血利方∶生地黄汁三升。上,纳汁铜器中,于微火上煎令如饴服二合。
《效验方》龙胆丸,治朝寒暮热,手足烦,鼻张血青,不能饮食方∶龙胆(二分)黄连(二分)黄芩(二分)人参(二分)芒硝(二两)大黄(二分)凡六物,冶下筛,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不知可至七丸。
《葛氏方》云∶若胸中热结,烦满闷乱,狂言起走者方∶以芫(音元)花一升,水三升,煮取升半,以布渍汤中,拓胸中上,燥复易。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病源论》云∶虚劳而生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之《极要方》疗一切虚热气壅滞结不通三黄丸方∶黄连(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三两)上件三物,捣蜜,和丸如梧子,食后服三丸,日三。
又云∶疗心膈间虚热气上迫咽喉口干方∶茯苓(五两)麦门冬(三升二合,去心)乌梅肉(二两)。
上,蜜丸如酸枣大,含消咽之。日夜含六七枚。若因食即口若者,加升麻三两。
《广济方》疗虚热呕逆不下食即烦闷地黄饮方∶生地黄汁(六合)芦根(一掘)生麦门冬(一升)人参(八分)橘皮(六分)生姜(八分)白蜜(三合)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蜜,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不痢。
《经心方》大黄丸,治虚热食饮不消化,头眩引胸胁,喉仲介介口中烂伤,不嗜食方∶大黄(一两)黄芩(一两)黄连(三两)苦参(二两)龙胆(二两)五味,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
又云∶生地黄煎治虚热及血利方∶生地黄汁三升。上,纳汁铜器中,于微火上煎令如饴服二合。
《效验方》龙胆丸,治朝寒暮热,手足烦,鼻张血青,不能饮食方∶龙胆(二分)黄连(二分)黄芩(二分)人参(二分)芒硝(二两)大黄(二分)凡六物,冶下筛,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不知可至七丸。
《葛氏方》云∶若胸中热结,烦满闷乱,狂言起走者方∶以芫(音元)花一升,水三升,煮取升半,以布渍汤中,拓胸中上,燥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