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铍针之锋末如剑,主刺寒热两相搏,合而为痈脓已成,大脓一泻实时和。
【注】五曰:铍针式图
●经之五曰:铍针者,取法于剑锋者,广二分半,长四寸。
●其必广二分半长四寸如剑锋者,取其能开通也。
●铍针之锋如剑者,主刺寒热相搏,或邪气郁于荣卫,凝滞不通,发为痈疽,其脓已成,用此开之,以取大脓。
●大脓泻则阴阳和,而痈热愈矣。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铍针之锋末如剑,主刺寒热两相搏,合而为痈脓已成,大脓一泻实时和。
【注】五曰:铍针式图
●经之五曰:铍针者,取法于剑锋者,广二分半,长四寸。
●其必广二分半长四寸如剑锋者,取其能开通也。
●铍针之锋如剑者,主刺寒热相搏,或邪气郁于荣卫,凝滞不通,发为痈疽,其脓已成,用此开之,以取大脓。
●大脓泻则阴阳和,而痈热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