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宗金鉴》 胃痈

    作者: 吴谦

    【方歌】胃痈中脘穴肿疼,不欬不嗽吐血脓,饮食之毒七情火,候治肠痈大法同。

    【注】此证初起,中脘穴必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并无欬嗽,咯吐脓血。由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热聚胃口成痈。脉来沈数者,初服清胃射干汤下之;若脉涩滞者,瘀血也,宜服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体倦气喘作渴,小水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补之。其候证生死、治法,与大、小肠痈同。

    中脘穴又名胃募,在脐上四寸。

    方剂:清胃射干汤

    组成: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去心)

    元参大黄黄芩(各一钱)芒硝栀子竹叶(各五钱)

    水煎服。

    【方歌】清胃射干汤射干,升麻犀角麦冬全,参芩大黄芒硝等,竹叶山栀胃痈痊。

    又方:赤豆薏苡仁汤

    组成: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各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赤豆薏苡汤最神,甘己赤豆薏苡仁,胃痈脓成脉洪数,二钟水煎服八分。

    又方:丹皮汤(见大、小肠痈)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