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眼丹眼胞上下生,红热肿痛软偏风,焮热紫硬偏于热,荆防败毒服有功。
【注】此证由脾胃湿热,受风而成,红肿疼痛。若肿软下垂,不能视物者,偏于风盛也,浮肿易消;若焮红色,紫坚硬者,偏于热盛也,肿硬难消。初起俱宜荆防败毒散散
其风。口渴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泻其热;有日久消之不应者,宜服透脓散,脓熟针之。肿用如意金黄散洗之,溃用琥珀膏或白膏药贴之。此证宜速溃,迟则溃深穿透眼胞,成瘘难敛。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内疏黄连汤、如意金黄散、透脓散(俱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
白膏药(见溃疡门)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方歌】眼丹眼胞上下生,红热肿痛软偏风,焮热紫硬偏于热,荆防败毒服有功。
【注】此证由脾胃湿热,受风而成,红肿疼痛。若肿软下垂,不能视物者,偏于风盛也,浮肿易消;若焮红色,紫坚硬者,偏于热盛也,肿硬难消。初起俱宜荆防败毒散散
其风。口渴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泻其热;有日久消之不应者,宜服透脓散,脓熟针之。肿用如意金黄散洗之,溃用琥珀膏或白膏药贴之。此证宜速溃,迟则溃深穿透眼胞,成瘘难敛。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内疏黄连汤、如意金黄散、透脓散(俱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
白膏药(见溃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