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蜂窝发似蜂房形,每在肩后脊旁生,此证最忌头向上,急清心火免内攻。
【注】此证多生肩后及脊旁,形似蜂房。由脾经积热,更兼心火凝结成毒。初起高肿如龟形,胖胀半背者轻;疮势横斜漫大者重。宜服内疏黄连汤。若头尖向上,属心火热极,防毒火内攻藏府。亦有疮形长若尺许,根横满背,名为竟体疽,属毒甚险。初觉宜急服黄连消毒饮,清心解毒,庶免内攻。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面会疽)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方歌】蜂窝发似蜂房形,每在肩后脊旁生,此证最忌头向上,急清心火免内攻。
【注】此证多生肩后及脊旁,形似蜂房。由脾经积热,更兼心火凝结成毒。初起高肿如龟形,胖胀半背者轻;疮势横斜漫大者重。宜服内疏黄连汤。若头尖向上,属心火热极,防毒火内攻藏府。亦有疮形长若尺许,根横满背,名为竟体疽,属毒甚险。初觉宜急服黄连消毒饮,清心解毒,庶免内攻。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面会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