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余毒未尽痘毒生,轻则疮疖重为痈,内用解毒汤俱可,外敷红玉膏有功。
[注]
凡痘后余毒,皆因灌浆之时,毒气太盛,未得尽化,留藏于经络,聚而不散,轻则发为疮疖,重即成痈,或在肌肉之虚处,或发于关节摇动之际,皆不论已溃未溃,均以解毒内托汤主之,外用红玉膏摊贴患处。
(解毒内托汤)生黄耆荆芥防风连翘去心当归赤芍药金银花甘草节木通水煎服。
(方歌)
解毒内托汤最灵,黄耆荆芥共防风,连翘当归赤芍药,银花甘草与木通。
(红玉膏)紫草一两红花一两当归二两黄蜡三两用香油半筋,先将药炸焦去渣,后下黄蜡,令匀,以冷为度,摊贴患处。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余毒未尽痘毒生,轻则疮疖重为痈,内用解毒汤俱可,外敷红玉膏有功。
[注]
凡痘后余毒,皆因灌浆之时,毒气太盛,未得尽化,留藏于经络,聚而不散,轻则发为疮疖,重即成痈,或在肌肉之虚处,或发于关节摇动之际,皆不论已溃未溃,均以解毒内托汤主之,外用红玉膏摊贴患处。
(解毒内托汤)生黄耆荆芥防风连翘去心当归赤芍药金银花甘草节木通水煎服。
(方歌)
解毒内托汤最灵,黄耆荆芥共防风,连翘当归赤芍药,银花甘草与木通。
(红玉膏)紫草一两红花一两当归二两黄蜡三两用香油半筋,先将药炸焦去渣,后下黄蜡,令匀,以冷为度,摊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