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水肿俱属脾肺经,肺喘脾胀要分明,上肿属风宜汗散,下肿属湿利冰灵,通身肿者兼汗利,喘则逐饮胀则攻,再辨阳水与阴水,攻泻温补贵变通。
[注]
小儿水肿,皆因水停于脾肺二经,水停胸中则喘,水停膈中则胀,其间所肿部位,不可不察,如肿在腰以上者,属风,法宜发汗,肿在腰以下者,属湿,法宜利水,有通身上下皆肿者,系风湿两伤,法宜汗利兼施,肿而喘不得卧,宜逐肺饮,肿而胀满便秘,宜攻脾水,肿从腹起至四肢者,可治,肿从四肢起至腹者,不可治,然又有阳水阴水之分,直详别焉,阳水属实,法宜攻泄,阴水属虚,法宜温补,应证而施,自无不效也。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水肿俱属脾肺经,肺喘脾胀要分明,上肿属风宜汗散,下肿属湿利冰灵,通身肿者兼汗利,喘则逐饮胀则攻,再辨阳水与阴水,攻泻温补贵变通。
[注]
小儿水肿,皆因水停于脾肺二经,水停胸中则喘,水停膈中则胀,其间所肿部位,不可不察,如肿在腰以上者,属风,法宜发汗,肿在腰以下者,属湿,法宜利水,有通身上下皆肿者,系风湿两伤,法宜汗利兼施,肿而喘不得卧,宜逐肺饮,肿而胀满便秘,宜攻脾水,肿从腹起至四肢者,可治,肿从四肢起至腹者,不可治,然又有阳水阴水之分,直详别焉,阳水属实,法宜攻泄,阴水属虚,法宜温补,应证而施,自无不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