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火喘燥渴红面唇,肺胃凉膈白虎清,泻心宜用导赤散,阴虚如蘖地黄灵。
[注]
火邪刑金作喘者,多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也,因于肺热者,以凉膈散主之,胃热者,凉膈白虎汤主之,心火刑金者,导赤散主之,肾虚火来烁金者,宜知蘖地黄汤主之,医者果能审察精详,按证调治,庶几用药如响,而不致有虚实之误矣。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
(凉膈白虎汤)大黄生朴硝甘草生连翘去心栀子黄芩生薄荷叶石膏生知母生引用粳米水煎,温服。
(方歌)
凉膈白虎肺胃热,栀子连翘薄荷叶,黄芩大黄朴硝草,知母石膏粳米列。
(导赤散)方见不小便。
(知蘖地黄汤)干生地黄山茱萸肉山药炒知母炒黄蘖盐炒牡丹皮泽泻茯苓水煎服。
知蘖地黄阴虚热,知母黄蘖牡丹皮,干生地黄并泽泻,茯苓山药共茱萸。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火喘燥渴红面唇,肺胃凉膈白虎清,泻心宜用导赤散,阴虚如蘖地黄灵。
[注]
火邪刑金作喘者,多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也,因于肺热者,以凉膈散主之,胃热者,凉膈白虎汤主之,心火刑金者,导赤散主之,肾虚火来烁金者,宜知蘖地黄汤主之,医者果能审察精详,按证调治,庶几用药如响,而不致有虚实之误矣。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
(凉膈白虎汤)大黄生朴硝甘草生连翘去心栀子黄芩生薄荷叶石膏生知母生引用粳米水煎,温服。
(方歌)
凉膈白虎肺胃热,栀子连翘薄荷叶,黄芩大黄朴硝草,知母石膏粳米列。
(导赤散)方见不小便。
(知蘖地黄汤)干生地黄山茱萸肉山药炒知母炒黄蘖盐炒牡丹皮泽泻茯苓水煎服。
(方歌)
知蘖地黄阴虚热,知母黄蘖牡丹皮,干生地黄并泽泻,茯苓山药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