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
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日重龈,治法用针刺破,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宇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一字散)方见悬痈。
(清胃散)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清胃散治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煅,临煎须要入灯心。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
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日重龈,治法用针刺破,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宇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一字散)方见悬痈。
(清胃散)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清胃散治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煅,临煎须要入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