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治泻脏腑水湿发汗。利大小便。下恶血痞块。除蛊毒通月经堕胎。控涎丸。紫大戟甘遂白芥子(微炒)各一两。研末。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至二十丸。若取利可服五六十丸。治痰涎留胸膈上下。变为诸病。或颈项胸背腰胁手足胯髀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及皮肤麻痹。似乎瘫痪。又治头痛不可举。或咳唾喘息。或痰迷心窍。大戟散。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水二升煎取七合服。治不问年月浅深水肿。服后下水二三斗。勿惊怪。至重不过再服。忌毒食一年。大戟膏。红芽大戟整枝。温茶洗净。去心嚼融敷。嚼时药汁不可吞下。治一切恶疮疔毒阴疽。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主治泻脏腑水湿发汗。利大小便。下恶血痞块。除蛊毒通月经堕胎。控涎丸。紫大戟甘遂白芥子(微炒)各一两。研末。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至二十丸。若取利可服五六十丸。治痰涎留胸膈上下。变为诸病。或颈项胸背腰胁手足胯髀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及皮肤麻痹。似乎瘫痪。又治头痛不可举。或咳唾喘息。或痰迷心窍。大戟散。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水二升煎取七合服。治不问年月浅深水肿。服后下水二三斗。勿惊怪。至重不过再服。忌毒食一年。大戟膏。红芽大戟整枝。温茶洗净。去心嚼融敷。嚼时药汁不可吞下。治一切恶疮疔毒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