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治。利湿。通小便。疗黄胆。关节不通。
茵陈五苓散。茵陈一钱。五苓散五分和匀。食前服方寸匕。日三次。治黄胆。又方。茵陈五钱。五苓散一两。车前子一钱。木通柴胡各一钱五分。分为二服。水一碗。加灯草五十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服。至小便清利为度。治伤寒湿热发为黄胆。小便黑赤。
烦渴发热。伤酒成疸。加干葛二钱。
茵陈附子干姜汤。茵陈一钱二分。附子(泡去皮)三钱。干姜(炮)二钱。草豆蔻(煨)一钱。
白术四分。枳实(麸炒)半夏泽泻各五钱。白茯苓橘红各三分。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阴黄。
脉沉细。
茵陈散。茵陈连翘半夏荆芥穗麻黄升麻黄芩丹皮射干羌活独活薄荷僵蚕各二钱五分。大黄(炮)二钱。细辛牵牛头末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开下药略搅。急倾出。
食后连滓服。治齿痛龈肿。及骨槽风热。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主治。利湿。通小便。疗黄胆。关节不通。
茵陈五苓散。茵陈一钱。五苓散五分和匀。食前服方寸匕。日三次。治黄胆。又方。茵陈五钱。五苓散一两。车前子一钱。木通柴胡各一钱五分。分为二服。水一碗。加灯草五十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服。至小便清利为度。治伤寒湿热发为黄胆。小便黑赤。
烦渴发热。伤酒成疸。加干葛二钱。
茵陈附子干姜汤。茵陈一钱二分。附子(泡去皮)三钱。干姜(炮)二钱。草豆蔻(煨)一钱。
白术四分。枳实(麸炒)半夏泽泻各五钱。白茯苓橘红各三分。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阴黄。
脉沉细。
茵陈散。茵陈连翘半夏荆芥穗麻黄升麻黄芩丹皮射干羌活独活薄荷僵蚕各二钱五分。大黄(炮)二钱。细辛牵牛头末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开下药略搅。急倾出。
食后连滓服。治齿痛龈肿。及骨槽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