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用。
黄芩八两 大黄(酒蒸)八两 沉香(忌火)五钱 礞石(焰硝??过,埋地内七日用)一两,,右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粘壅滞不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泛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入腹下肠,效如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