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一两甘草(炙)二两龙骨二两牡蛎(熬)二两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
汪琥曰:此方即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制小其剂而用之也。火邪迫内,则生烦躁,虽烦躁似带表邪,不宜散以桂枝之辛热,而火逆既经下之,则阴血受伤,较之救逆汤,似当增芍药也。
音切灼音酌摸未各切痿乌魁切唾汤卧切炊音吹□音讦眴与旬同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桂枝一两甘草(炙)二两龙骨二两牡蛎(熬)二两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
汪琥曰:此方即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制小其剂而用之也。火邪迫内,则生烦躁,虽烦躁似带表邪,不宜散以桂枝之辛热,而火逆既经下之,则阴血受伤,较之救逆汤,似当增芍药也。
音切灼音酌摸未各切痿乌魁切唾汤卧切炊音吹□音讦眴与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