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臣曰:此证专主脾肾,以气、水、虚、实四字括之。又以风肿、湿肿、阳水、阴水四证尽之。按之无凹易起者,气也;按之有凹难起者,水也。实宜消导,虚易温补。如担延日久,背平脐翻,肌肤出水,不可救药。又曰:肿由腹而散四肢,易治;由四肢而归腹,难治。男从下肿上,女从上肿下,皆属坏证。
上肿属风,宜发汗,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或麻黄汤,加羌、防、葱、姜。
下肿属湿,宜利水,四苓散,加通、前、滑、草。或七正散见溺血。
通身肿,属风湿两伤,宜汗利兼施。轻者宜和解,导水汤:焦术、茯苓、泽泻、陈皮、腹皮、桑皮、麦冬、紫苏、槟榔、砂仁、木瓜、木香。重者宜峻攻,疏凿饮:羌活、秦艽、木通、泽泻、商陆、苓皮、腹皮、姜皮、椒目。
阳水肿,身热便结,大承气汤,加丑牛、芫花。或五加皮饮,加硝黄、石膏。
阴水肿,身冷便溏,附子理中,加茯苓一两。或左归饮,加参、术、桂、附。
脾虚肿,归脾汤,加炮姜。或补中汤,去橘、草,加砂、半、苓、桂、槟、蔻。
肾虚肿,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加苓、泽。
脾肾虚肿,理脾涤饮,加故纸、益智、茯苓。或桂、附理中,加归、地、苓、泽。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清臣曰:此证专主脾肾,以气、水、虚、实四字括之。又以风肿、湿肿、阳水、阴水四证尽之。按之无凹易起者,气也;按之有凹难起者,水也。实宜消导,虚易温补。如担延日久,背平脐翻,肌肤出水,不可救药。又曰:肿由腹而散四肢,易治;由四肢而归腹,难治。男从下肿上,女从上肿下,皆属坏证。
上肿属风,宜发汗,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或麻黄汤,加羌、防、葱、姜。
下肿属湿,宜利水,四苓散,加通、前、滑、草。或七正散见溺血。
通身肿,属风湿两伤,宜汗利兼施。轻者宜和解,导水汤:焦术、茯苓、泽泻、陈皮、腹皮、桑皮、麦冬、紫苏、槟榔、砂仁、木瓜、木香。重者宜峻攻,疏凿饮:羌活、秦艽、木通、泽泻、商陆、苓皮、腹皮、姜皮、椒目。
阳水肿,身热便结,大承气汤,加丑牛、芫花。或五加皮饮,加硝黄、石膏。
阴水肿,身冷便溏,附子理中,加茯苓一两。或左归饮,加参、术、桂、附。
脾虚肿,归脾汤,加炮姜。或补中汤,去橘、草,加砂、半、苓、桂、槟、蔻。
肾虚肿,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加苓、泽。
脾肾虚肿,理脾涤饮,加故纸、益智、茯苓。或桂、附理中,加归、地、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