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蚌蛤)解胸中烦热
蛏(专入肾。兼入肝)。乃海中小蚌耳。与江湖蚌蛤相类。闽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蛏田。其肉可为蛏肠(干淡)以充海错。(蛏生海泥中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开。)味甘性平。煮食可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适合。并治妇人产后虚热。可知性体属阴。故能解热涤烦。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蚌蛤)解胸中烦热
蛏(专入肾。兼入肝)。乃海中小蚌耳。与江湖蚌蛤相类。闽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蛏田。其肉可为蛏肠(干淡)以充海错。(蛏生海泥中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开。)味甘性平。煮食可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适合。并治妇人产后虚热。可知性体属阴。故能解热涤烦。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