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无鳞鱼)治经终风邪兼补肝肾之气强筋壮骨
鳅鱼(专入经络。兼入肝肾)。禀土阳气以生。性善穿穴。力坚而锐。无足能窜。与蛇同性。(时珍曰。南人鳝肆中。以缸贮水。畜数百头。夜以灯照。其鳝有花者。必项下有白点。通身浮水上。即弃之。或以蒜瓣投于缸中。则群鳝跳掷不已。亦物性相制也。)故书皆载通经达络。能治十二经风邪。并耳目诸窍之病。如风中血脉。口眼 斜。用尾血同麝少许。右涂左。左 涂右。止即洗去。(千金云。鳖血鸡冠血和伏龙肝。并治口 。)耳痛鼻衄。痘后目翳。用血滴点即愈。(用血主之。从其类也。) 疮蛀烂。用鳝打死。香油抹腹。(抹于鳝腹。)系于疮上。候痛取下。看鳝有虫上入即去。(未尽更作。后以人胫骨灰油调搽之。)产后恶露淋滴。肠鸣湿痹。用此煮食即除。老人虚痢不止。用此曝干。 灰存性。调服即绝。且能通力壮筋。故大力丸取此同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以进。(用大鳝鱼重斤余者取肉。酒蒸同药为丸。空腹酒下两许。)阳道不长。不能续嗣。用此血同蛤蚧等药以入。(方见蛤蚧内。)皆以借其性力相助。但此味甘性热。其力能补。若病属虚热。及时行病后阴虚火烁。食则必有气弱动风与气之变。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