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天津侯姓幼男,年八岁,得热病兼脑膜炎。
病因蒙学暑假乍放,幼童贪玩,群在烈日中HT 戏,出汗受风,遂得斯证。
证候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周身灼热无汗,其脉洪滑而长,两寸尤盛。其母言病已三日,昨日犹省人事,惟言心中发热,至夜间即昏无知觉。然以水灌之犹知下咽,问其大便三日未行。
诊断此温热之病,阳明腑热已实,其热循经上升兼发生脑膜炎也。脑藏神明主知觉,神经因热受伤,是以知觉全无,宜投以大剂白虎汤以清胃腑之热,而复佐以轻清之品,以引药之凉力上行,则脑中之热与胃腑之热全清,神识自明了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 知母(八钱) 连翘(三钱) 茵陈(钱半)甘草(三钱) 粳米(五钱)
煎至米熟其汤即成。取清汁三茶杯,徐徐分三次温服,病愈无须尽剂。
效果服至两次已明了能言,自言心中犹发热,将药服完,其热遂尽消,霍然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