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患服前药,胸膈不满闷者,此上焦有阳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腹满虚鸣,时时疼痛,此是被阳药消,逐得上焦阴气并入下焦也,虽是下焦积寒冷,奈上焦阳盛,更难用温下焦药也,当用灰包熨之。其法用稻草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许,入好醋拌和,干湿得所,铫内炒,令灰热,以帛包裹,置脐下熨之。频先炒灰包,常更换,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令亟熨之不住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三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后出余气而解。病患三部脉沉,寸脉小于关尺,此为阴盛,当温中药以消阴气,宜浓朴丸。
浓朴丸
人参 白术 浓朴 陈皮 藿香 当归 细辛神术汤,亦同治。阴躁而渴,不可误用凉药。若热药冷服,内有伏阳则可。若脉已虚,按之全无力,或病患素无食养者,只可温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病患服前药,胸膈不满闷者,此上焦有阳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腹满虚鸣,时时疼痛,此是被阳药消,逐得上焦阴气并入下焦也,虽是下焦积寒冷,奈上焦阳盛,更难用温下焦药也,当用灰包熨之。其法用稻草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许,入好醋拌和,干湿得所,铫内炒,令灰热,以帛包裹,置脐下熨之。频先炒灰包,常更换,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令亟熨之不住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三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后出余气而解。病患三部脉沉,寸脉小于关尺,此为阴盛,当温中药以消阴气,宜浓朴丸。
浓朴丸
人参 白术 浓朴 陈皮 藿香 当归 细辛神术汤,亦同治。阴躁而渴,不可误用凉药。若热药冷服,内有伏阳则可。若脉已虚,按之全无力,或病患素无食养者,只可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