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活人》云∶宜小柴胡汤。)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误吐气虚者悸,误下血虚者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家,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悸。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阳明病,腹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而喘。若其人发热恶寒,误下之,则腹满,小便难。若其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误下之,则胃空虚,为懊 ;误下之,则谵语;误加烧针,则不得眠。(论见腹满。许学士云∶宜小柴胡汤。)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活人》云∶宜小柴胡汤。)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误吐气虚者悸,误下血虚者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家,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悸。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阳明病,腹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而喘。若其人发热恶寒,误下之,则腹满,小便难。若其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误下之,则胃空虚,为懊 ;误下之,则谵语;误加烧针,则不得眠。(论见腹满。许学士云∶宜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