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求真》 麦冬

    作者: 黄宫绣

    (隰草)清心肺火

    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而喘急。内伤则声怯而槁。先急后缓。或早甚。或暮甚。清痰小气而喘乏。外感则其发必暴。或为寒热。或为气逆。或为鼻塞声重头痛。轻者脉亦相缓。重者脉见弦洪。内伤其发有渐。或素有劳积虚损。日渐以甚。其症或为寒热潮热。或为形容瘦减。或两颧常赤。或气短喉干。其脉轻亦微数。重必细数弦紧。)解热除烦。去痿除呕。(痿按经言肺热叶焦。皮毛虚弱急薄以着。则生为足弱不能以行之症。心热火炎下厥。而生胫纵不能任地之症。肝热口苦血干。而成拘挛筋痿之症。脾热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之症。肾热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之症。独肺热而叶焦。高源化绝。而诸脏不得仰肺灌溉。故痿独推于肺。而治痿又责重于阳明。)而又载同人参则能复脉生津。(名生脉散。)非合心肺而皆治乎?盖肺朝于百脉。脉属心。心燥则肺失养而脉绝。心清则气即充而脉复。麦冬气禀清肃。能于心中除烦。(肺清则水得生而心不烦。)譬如人当盛暑。则燔灼不宁。若值秋风一至。则炎热顿解。而无燥郁不堪之候矣!(东垣曰。人参甘寒。热而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至于乳汁不开。用此则能通活。热血妄行。用此则能即止。他如膈上之稠痰。得此则消。心下之支满。得此则除。脾有积热则化。胃有火呕则止。色因血枯即润。嗽久不止即愈。诚保肺之津梁。清心之指南也。但气寒而虚人禁用。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