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
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养中补土,保精敛神,善止遗泄,能住滑溏。
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泄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泄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味甘,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培中养胃,住泄止呕。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
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养中补土,保精敛神,善止遗泄,能住滑溏。
□
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泄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泄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
味甘,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培中养胃,住泄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