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摘粹》 烦躁不眠懊

    作者: 未知

    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烦则扰于内属阳,躁则动于外属阴。若懊 心中,反复颠倒,烦不得眠。不与躁同见者,皆无冷病,惟躁则不然,当分表里阴阳取治。故太阳有不汗出之烦躁,谓之在表,大青龙证也。阳明有心下硬之烦躁,谓之在阳,白虎汤证也。三阴有吐利手足厥之烦躁,谓之在阴,四逆辈证也。诸烦无论汗吐下之前后,但大便不硬者,以竹叶石膏、温胆、栀子豉等汤主治。便硬者,量其热之浅深,以白虎、三承气汤主治。躁同三阴证见者,便属阴寒,宜四逆、理中、吴茱萸汤主治。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