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摘粹》 表里俱虚证

    作者: 未知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脉结代而气血两虚,或脉沉恶寒而真阳已败,故以表里俱虚证统之。

    炙甘草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一钱五分) 生姜(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阿胶(二钱)大枣(二枚) 麻仁(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生地(六钱) 水二杯,清酒一杯,煎八分,入胶烊,温服。按此证相火上燔,辛金受刑,甲木上郁,戊土被克,土金俱败,则病传阳明,而中气伤矣。故用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涩,麦冬清肺金之燥热也。

    附子汤

    附子(二钱) 茯苓(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四钱) 芍药(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按水寒木陷,生气欲绝,故用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参术茯苓培土而泄水也。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周扬俊
  • 作者:
    元简
  •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