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娠妊之际,经脉不行,浊气上于清道,以致中脘停痰,眩晕呕吐,胸膈满闷,名曰恶阻。法当理脾化痰,升清降浊,以安胃气,用二陈汤加枳壳主之。若脾虚者,用六君子汤,加苏梗、枳壳、砂仁、香附主之。其半夏,虽为妊中禁药,然痰气阻塞中脘,阴阳拂逆,非此不除。以姜汤泡七次,炒透用之,即无碍也。若与参、术、同行犹为稳当。凡安胎气,止呕、定眩,须用白术为君,而以半夏、茯苓、陈皮、砂仁佐之,往往有效。夫妊娠恶阻,似属寻常,然呕吐太多,恐伤胎气,医者可不善为调摄乎!
二陈汤 六君子汤(俱见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