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问曰∶狂乱何以属阳明腑病?答曰∶重阴为颠,重阳为狂。诸经之狂,皆阳盛也。伤寒阳热极盛,至于发狂,势亦危矣。狂之发也,少卧不饥,妄语妄行,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至逾垣上屋,皆阳热亢极使之,非下不除。又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此乃下焦蓄血,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虽则如狂,初不若发狂之甚也。又有以火劫汗,遂至亡阳,发为惊狂,有慌乱恐惧之象,实非狂也。是知如狂者,膀胱蓄血;惊狂者,劫汗亡阳;发狂者,阳明胃腑实热也。又问曰∶寒证有发狂者,何也?答曰∶此阴盛隔阳之证,其人烦躁,欲坐卧泥水中,是名阴燥,脉必沉迟,或见下利清谷诸寒证,急宜温补,不可误用寒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