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查古籍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三)抵抗力
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但加热100℃5分钟呈用甲醛溶液、氯等处理,可使之灭活。非离子型去垢剂不破坏病毒的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