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微生物学》 四、微生物学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发病一周内取血液,第二周以后取尿,有脑膜炎型症状者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1.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 取抗凝血1000转/分、离心10分钟,除去血细胞;血浆再以10000转/分,离心40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染色镜检:涂片后用Fontana镀银染色镜检。另外,还可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血液数滴接种于柯氏(Korthoff)培养基(4.5~5ml),每份标本接种2~3管,于30℃培养5天,每隔3~5天,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一次。如有钩体生长,再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菌液作鉴定,阴性者至少培养30~40天,仍未查到才能报告。尿液标本一般需浓缩(离心)后培养,培养时需加抑菌剂如5-氟尿嘧啶等;也可将标本接种于豚鼠腹腔进行分离。

    (二)血清学试验

    一般在病初及发病2~3周各采血一次进行下列试验。

    1.显微镜凝集试验

    是目前常用的方法,用标准株或当地常见菌侏作抗原,分别与病人不同稀释度的血清混合,在37℃作用2小时,然后滴片作暗视野显微检查。若待检血清中有某型抗体存在,则在同型抗原孔中可见钩体凝集成团,形如小蜘蛛,一般病人凝集效价在1:400以上或晚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效价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2.间接凝集试验将钩体属特异性抗原吸附于载体上成为具有钩体属特异性的颗粒抗原,常用的载体有绵羊红细胞、活性炭、乳胶颗粒等,这些抗原致敏的颗粒在玻片上与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此法敏感性差,但快速简便,尤其是炭凝集及乳胶凝集试验,适于基层医疗单位作钩体病的辅助诊断。

    另外,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血清学方法亦可用于诊断。

更多中医书籍
  • 《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作者:
  •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