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芳草)辟恶宣滞
并宜烧之。水肿浮气风疟。浮气。亦须香以通达。使之气伸浮散。故止可入外用。(今妇人用此入油省头。)若使作汤以服。则经络遍布。虽曰祛邪扶正。而正气或虚。则又因香而斫败矣。(香散之极。)故古人制方。有宜于外者。则即以外为主而内不投。有宜于内者。则即以内为要而外不行。即云诸香有类于斯。内亦见用。然此补少泄多。古人独于此味别为外治而不内入。未必不有意义于其中也。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芳草)辟恶宣滞
并宜烧之。水肿浮气风疟。浮气。亦须香以通达。使之气伸浮散。故止可入外用。(今妇人用此入油省头。)若使作汤以服。则经络遍布。虽曰祛邪扶正。而正气或虚。则又因香而斫败矣。(香散之极。)故古人制方。有宜于外者。则即以外为主而内不投。有宜于内者。则即以内为要而外不行。即云诸香有类于斯。内亦见用。然此补少泄多。古人独于此味别为外治而不内入。未必不有意义于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