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两手六部皆为肺脉,肺为脏腑之华盖,凡一切脏腑病,其气必上熏于肺,而应之于脉。
如心病六脉必洪,肝病六脉必弦,肾病六脉必沉,肺病六脉必涩,脾病六脉必缓。(是怠缓,不是和缓。)按之指下浊者为邪甚,清者为正复。有神者吉,无神者凶,有力者为热为实,无力者为虚为寒,此为最验。李濒湖云∶“脉者脏腑之气,非脏腑所居之地也。”余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中,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此又如彼。俨若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两手六部皆为肺脉,肺为脏腑之华盖,凡一切脏腑病,其气必上熏于肺,而应之于脉。
如心病六脉必洪,肝病六脉必弦,肾病六脉必沉,肺病六脉必涩,脾病六脉必缓。(是怠缓,不是和缓。)按之指下浊者为邪甚,清者为正复。有神者吉,无神者凶,有力者为热为实,无力者为虚为寒,此为最验。李濒湖云∶“脉者脏腑之气,非脏腑所居之地也。”余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中,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此又如彼。俨若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