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夫二经之脉并络于喉,故气热则内结,结则肿胀,甚则痹,痹甚死。十二经惟太阳别下项,其余皆凑咽喉。《内经》何以独言一阴一阳,以君相二火独胜则热且痛矣。
喉痹总因风热冲,血虚虚火游行攻。更挟风痰喉间客,遂有此症肿痛凶。缓者祛风与清热,急用桐油探吐松。
风火上郁喉痹(用辛凉清上法)
薄荷 射干 大力子 杏仁 绿豆皮 连翘 桑皮 马勃绒 滑石 西瓜翠
肺燥热喉痹
北沙参 川斛 桑叶 地骨皮 川贝母 元参 花粉 绿豆皮 苡仁 芦根 枇杷叶 百部
浊秽上受,咽喉肿痹(此清降开灌法)
连翘 广郁金 山栀 广橘皮 马勃 大力子 杏仁 竹叶丸
气分热毒喉痹
银花 马兜铃 连翘 芦根 川贝 白金汁 通草
又方 杏仁霜 甘草 苦桔梗 川贝
阴虚火炎喉痹(日久不愈)
生地 元参 鸡子黄 阿胶 麦冬 糯稻根须
又六味丸 方内中牛膝、莲子、芡实煎丸皆可。又复脉汤加天冬、牛膝,去生姜、桂枝。又猪肤汤。
少阴喉痛(肌肉消烁,下焦易冷,骨髓已空)
用填髓法∶生羊骨髓、猪骨髓、鹿角胶等分,捣为丸。
陈参曰∶喉症古方法治法用辛散咸软,去风痰,解热毒为主,如元参升麻汤、《圣济》透关散,及玉钥匙、通圣散、《普济》消毒饮,皆缓本而以治标为急者也。恐缓则伤人,故急于治标。
陈曰∶近时喉痹之证,多因失血从水,不制火而起。治法以滋水敛阳为主。
宜宗丹溪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