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肉,辛,可食。老野狼颔下有悬肉,行善顾,疾则不能,鸣则诸孔皆涕。其喉结日干为末,入半钱于饭内食之,治噎病甚效。屎,烧烟直上,故烽火用之,烧灰敷瘰 ;其屎中骨烧灰服黍许,止小儿夜啼。 下筋,如织络小囊,大如鸭卵。人有犯盗者,熏之脚挛,因之护贼也。狈,前足短,先知食所在,以示野狼,野狼负以行,匪野狼不能动,肉可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肉,辛,可食。老野狼颔下有悬肉,行善顾,疾则不能,鸣则诸孔皆涕。其喉结日干为末,入半钱于饭内食之,治噎病甚效。屎,烧烟直上,故烽火用之,烧灰敷瘰 ;其屎中骨烧灰服黍许,止小儿夜啼。 下筋,如织络小囊,大如鸭卵。人有犯盗者,熏之脚挛,因之护贼也。狈,前足短,先知食所在,以示野狼,野狼负以行,匪野狼不能动,肉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