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入门》 酸酱

    作者: 李橚

    酸浆气寒一味酸,退热利水治产难,另有三叶酸浆草,止渴通淋带下安, 恶疮频捣催,杀虫孩子可常餐。

    天下有之,苗似水茄而小,叶亦可食,实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赤黄色,味如酸浆。微寒,无毒。

    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难产吞其实立下。其根如菹芹,白色,绝苦,捣汁饮治黄病多效。五月采,阴干。

    三叶酸浆,又名酢浆草。生道傍下湿地,叶如水萍丛生,茎端三叶,叶间生细黄花,俗名酸车草。南人用揩石器令白如银,味酸,寒,无毒。主解热渴,诸淋涩痛,妇人赤白带下,捣敷 恶疮,杀诸小虫。嫩叶,小儿食之可除热。夏月采叶,阴干。

更多中医书籍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