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酸,无毒。润肺治嗽,化痰止渴,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造法∶用五倍子十斤,乌梅、白矾各一斤,酒曲四两,又将水红蓼三斤煎水去渣,入乌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却入五倍粗末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瓷器内,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晒干听用。染须者加绿矾一斤。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味酸,无毒。润肺治嗽,化痰止渴,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造法∶用五倍子十斤,乌梅、白矾各一斤,酒曲四两,又将水红蓼三斤煎水去渣,入乌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却入五倍粗末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瓷器内,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晒干听用。染须者加绿矾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