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茯神能疗风虚眩,恚怒惊悸善忘健,补虚劳乏辟不祥,心下坚满亦可羡。
假松之气,津盛发泄于外者,结为茯苓;津气不甚盛者,抱根而生,名为茯神,言专能敛伏神气也。味甘,气平。无毒。阳也。治风眩、风虚、心虚之要药。止恚怒、惊悸、善忘,开心益智,定魂魄,养精神;疗五劳口干,补虚乏,辟不祥;又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加而用之。去皮及根,畏恶同茯苓。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茯神能疗风虚眩,恚怒惊悸善忘健,补虚劳乏辟不祥,心下坚满亦可羡。
假松之气,津盛发泄于外者,结为茯苓;津气不甚盛者,抱根而生,名为茯神,言专能敛伏神气也。味甘,气平。无毒。阳也。治风眩、风虚、心虚之要药。止恚怒、惊悸、善忘,开心益智,定魂魄,养精神;疗五劳口干,补虚乏,辟不祥;又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加而用之。去皮及根,畏恶同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