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求真》 山药

    作者: 黄宫绣

    (柔滑)补脾阴

    山药(专入脾。兼入肺肾)。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气益由于阴补。非正说也。)除热。然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与面同食不能益人。(诜曰。惟和面作 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不似黄 性温能补肺阳。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且其性涩。(汪昂曰。性涩故治遣精泄泻。而诸家俱未言涩。)能治遗精不禁。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故六味地黄丸用此以佐地黄。然性虽阴而滞不甚。故能渗湿以止泄泻。生捣敷痈疮。消肿硬。亦是补阴退热之意。至云补阳消肿。补气除滞。理虽可通。语涉牵混。似非正说。至入汤剂以治火虚危症。难图近功。必多用之方愈。以其秉性和缓故耳。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内宜炒黄用。淮产色白而坚者良。建产虽白不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