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见《金匮》)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
方中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各见《伤寒》)
治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
长孙心典按∶上中二焦为寒邪所痹,故以参姜启上焦之阳,合饴糖以创建中气。而又以椒性下行,降逆上之气,复下焦之阳,为温补主方。
附子粳米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徐忠可曰∶此方妙在粳米。鸣而且痛,腹中有寒气也。乃满不在腹而在胸胁,是邪高痛下。寒邪实从下而上,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故兼呕逆而不发热,以附子温肾散寒,半夏去呕逆,只用粳米合甘枣调胃,创建中气,不用术,恐壅气也。
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发热。(钱院使云偏当作满。)其脉紧弦,此寒也。
按痛而满,满连胁下,而六脉弦紧、非附子不能温其寒,非大黄不能攻其实,非细辛不能散其结聚。三药实并行不倍也。
浓朴三物汤
痛而闭者,此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各见《金匮》)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亦治产后腹中疠痛。
寒多者加生姜二两五钱,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五钱,白术二钱五分。
暖肝煎(《景岳》)
治肝肾虚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
当归(二、三钱) 枸杞(三钱) 茯苓 乌药 小茴(各二钱) 肉桂(一二钱) 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 生姜(三五片)
水煎服。
按此方加防风、细辛、桃仁、山萸肉。治肝虚胁痛,有奇效。
枳芎散
治右胁刺痛。
枳实 川芎(各五钱) 炙甘草(三钱)
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
推气散
治左胁疼痛,胀满不食。
姜黄 枳壳(面炒) 桂心(各五钱) 炙甘草(三钱)
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