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医小草》 医经补正

    作者: 宝辉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浮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脉浮紧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杏甘石汤。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里证者,越婢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小陷胸汤亦可用。

    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伤寒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汗,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小便清者,知不在里,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苦头痛者必衄。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故也。病患不恶寒而但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其不可下者,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者宜五苓散,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所以成痞者,误下故也。

    金匮云∶阳毒咽痛吐脓血,面赤斑如锦纹,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面青如蓝靛,身痛如被杖,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主之。

    金匮云∶病微饮,短气,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刘完素
  • 作者:
    任越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