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也是山人医案》 泄泻

    作者: 未知

    朱(三二)暑湿内踞.脘闷泄泻.议通三焦.

    藿香叶(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飞滑石(三钱) 木瓜(一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炒浓朴(二钱)

    姚(三五)暑邪内郁.脾胃不和.泄泻.

    藿香(一钱) 炒扁豆(三钱) 茯苓(三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木瓜(一钱) 泽泻(一钱) 浓朴(一钱) 广皮(一钱) 炒砂仁(五分)

    倪(十三)禀质最薄.滑泄不止.

    焦白术(二钱) 炒焦谷芽(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益智仁(五分) 广皮(一钱) 泽泻(一钱) 浓朴(一钱) 姜炭(三分)

    徐(五岁)潮热泄泻.口渴已久.脱肛初愈.

    煨葛根(八分) 大神曲(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焦于术(一钱五分)淡芩(一钱) 泽泻(一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大麦芽(一钱)

    汤(六岁)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在冲年总属脾胃气馁.从经旨后泄腹痛例.拟建中渗湿方.

    焦白术(一钱五分) 炒扁豆(三钱) 茯苓(三钱) 苡仁(二钱) 木瓜(一钱) 泽泻(一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又 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全是脾胃病.前服建中渗湿之剂.泻痛悉减.恶心汗泄仍在.经云.诸呕吐逆.皆属于火.恐脾传肾.而变焉滞下之患.仿仲景泻心汤意.

    炒小川连(四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吴萸(七分) 炮淡黄芩(一钱) 木瓜(炒,一钱) 茯苓(二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叶(三八)脾肾两衰.腹鸣晨泄.阳微所致.

    淡吴萸(七分) 淡补骨脂(一钱) 建莲(三钱) 煨肉果(三分) 炒菟丝饼(一钱五分) 山药(炒,二钱)茯苓(三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王(三八)前议扶胃疏瘀方.瘕泻大减.少腹微痛.腰微酸楚.寤而少寐.恶露已净.督虚背寒.总属妊去液伤.络脉空隙.投温防燥.过润恐清.均非产后至当之法.然瘕泄已减.殆非温下之品.无以入于至阴之地.择其温而不燥.润而不清者.治之自有并行不悖之妙.

    鹿角霜(三钱) 炒香菟丝饼(一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杜仲(炒,二钱) 炙草(五分) 炒黑小茴(六分) 小生地炭(三钱) 远志(炒,四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