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蚕豆(《救荒本草》)

    【基原】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异名】胡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湿。

    【应用】

    1.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指南方》)

    2.生胡豆250g,炖黄牛肉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使用注意】

    老蚕豆多食易腹胀,需煮烂食用。少数人食入蚕豆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

    【现代研究】

    蚕豆中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脂肪等物质外,尚含巢菜碱苷,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的因素之一。

    【按语】

    据载蚕豆由汉代张骞自西域带回栽种。中医传统主治浮肿症。蚕豆的叶、梗、荚壳均含D—甘油酸,它的叶可治肺结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其花有凉血、止血之功,治咳血、衄血、带下、高血压。其茎可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其种皮有利尿渗湿作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参考文献】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精。”

    2.《随息居饮食谱》:“健脾开胃,浸以发芽,更不壅滞。”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周扬俊
  • 作者:
    元简
  •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