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两眦即大小二眦,为上下胞睑的内外侧联合处,大眦又名内眦,小眦又名外眦、锐眦。内应于心,属五轮中的血轮,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疾病常与心和小肠的病机有关,属常见的外障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
心主火,主血脉,心火上炎则血脉逆行,经络雍滞,郁于眦部,故表现两眦红赤刺痛,眵粘干结;心移热于小肠,可兼小溲黄赤;如心阴不足,虚火上炎,可表现眦部微赤,痒涩不舒,虚烦失眠。
由于两眦暴露于外,故外邪火毒亦常搏结于此而病红赤痒痛,或迎风赤烂。如内有心火,内外合邪,则症情加重。此外,两眦近邻胞睑与白睛,故其间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若心脾同病则睑眦肿起,心肺同病则胬肉滋生。
上下胞睑的弦部,紧靠内眦处,各有泪窍一个,为排泄泪液的孔窍,故有关泪液泪窍方面的疾病,也归人两眦疾病的范畴。泪为汗液,故冷泪长流多与肝血不足或肝肾亏虚有关。
在治疗方面,如属外邪火毒者,当以辛凉疏解,邪毒自平;如为心火内炽,灼津耗液,当以苦寒泻心,则内火自消;如属心经虚火,当滋阴降火,阴液足则虚火降;如心脾、心肺、肝肾同病,则可根据局部与整体辨证,灵活掌握补泻治法。此外,两眦疾病还要结合点眼、洗眼等外治法,内外合治,易于奏效。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两眦即大小二眦,为上下胞睑的内外侧联合处,大眦又名内眦,小眦又名外眦、锐眦。内应于心,属五轮中的血轮,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疾病常与心和小肠的病机有关,属常见的外障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
心主火,主血脉,心火上炎则血脉逆行,经络雍滞,郁于眦部,故表现两眦红赤刺痛,眵粘干结;心移热于小肠,可兼小溲黄赤;如心阴不足,虚火上炎,可表现眦部微赤,痒涩不舒,虚烦失眠。
由于两眦暴露于外,故外邪火毒亦常搏结于此而病红赤痒痛,或迎风赤烂。如内有心火,内外合邪,则症情加重。此外,两眦近邻胞睑与白睛,故其间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若心脾同病则睑眦肿起,心肺同病则胬肉滋生。
上下胞睑的弦部,紧靠内眦处,各有泪窍一个,为排泄泪液的孔窍,故有关泪液泪窍方面的疾病,也归人两眦疾病的范畴。泪为汗液,故冷泪长流多与肝血不足或肝肾亏虚有关。
在治疗方面,如属外邪火毒者,当以辛凉疏解,邪毒自平;如为心火内炽,灼津耗液,当以苦寒泻心,则内火自消;如属心经虚火,当滋阴降火,阴液足则虚火降;如心脾、心肺、肝肾同病,则可根据局部与整体辨证,灵活掌握补泻治法。此外,两眦疾病还要结合点眼、洗眼等外治法,内外合治,易于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