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宁城西门外陈浓载子.年甫十三.项侧瘰 如贯珠.面色 白.脉沉细而微.先起之疮已溃年余.疮口白陷.稠水淋漓.皮内之核.如弹丸.半露皮外.半在肉里.余核坚硬未破.余曰.此症色脉俱属虚寒.急宜温补气血.若不善治.绵延岁月.多成童劳.遂用人参养荣汤.加鹿角胶.十余剂疮口渐转红活.其核未消.仍用前方.兼用洞天救苦丹小金丹.间日轮服.服至三十余日.其核化脓.以渐流去.未破者亦渐消散.乃用生肌末药.加参须、象皮.用阳和解凝膏盖贴.仍服生肌养血健脾之汤丸.两月而愈.人亦从此强壮.此王洪绪先生法也.世医多用降丹取核.痛不可当.必不能愈.故治疮疡诸症.以不痛为第一妙法.此虚寒症之治法也.瘰 种数甚多.治法亦各不同.必于平日留心临症方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