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轩岐救正论》 辨利痢脉病之殊

    作者: 萧京

    愚按仲景伤寒论∶有三阴自利证.有协热下利症.自利为阴寒宜温以辛热下利为传经.三阴热糜之.证宜从清解.自利脉微小缓弱.相合之脉也.下利则脉沉而有力或洪实和缓.乃邪热入里之症也.至所谓痢者.内经谓之肠 .金匮谓之滞下迥与伤寒病机不同也.此从湿热所致.为肠胃实积之病.多见于溽暑熏蒸之候.故治法从苦寒涤荡.攻积破瘀.既属阳病.则脉宜从阳诊.余每疗此病.多有洪大滑数.或沉实者.治却易愈.而脉见沉小迟弱.及浮大无力者.殊为乖候.大费心力.极意温补.始得渐瘥.奈何高阳生之脉诀.乃谓下痢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此非积热实病乎.既为积热实病.乃阳病也.阳病而得微小阴脉而投以苦寒果.可得全生乎.不通害理.莫此为甚.虽然痢固为积热实病矣.而胃气未伤.六脉有神.饮食如常.无别蒹证.七日经尽.厥疾自瘳.设若元气胃气两虚病气独炽.尤须察气施治.必先扶元为主.或少佐以清热之品.可期后效.甚有虚痢而脉病俱亏.

    此经所谓五虚者.是势属危困.令人束手敢.曰积热.为患尚须清涤乎.故立斋有云∶夫人以胃气为主.未有脾胃实而能患疟痢者.若专主发表攻里.降火导痰.是治其末而忘其本也.以上盖救正高阳生解脉之.误也.大都伤寒杂病.须觇元气虚实.至若错认病机.愈支离枉谬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