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血证论》 感冒

    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能散达于外.故卫气虚索.易召外邪.偶有感冒.即为头痛寒热身痛等证.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独.愈伤肺津.肺气益束而不能达.不惟涸血分之阴.愈以助气分之邪矣.治惟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矣.次宜疏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口渴加花粉.去半夏.身痛加粉葛根.内动痰火者.再加茯苓旋复花.内动寒水者.另用苏子降气汤治之.

    外感风寒.客于肺中.外证已退.久咳不愈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千金麦门冬汤.其麻黄捣茸.蜜炙.变峻为缓.以搜陈寒.寒客肺中.久则变而为热.故用此方.或小柴胡加苏子薄荷细辛.亦与麦门冬汤仿佛.感冒甚重.传变为热者.宜照伤寒法治之.清热攻里.可以任量.惟失血家.不得轻用吐法.戒之.

    失血之人.有状似感冒.而实非感冒者.由于肺痿气虚.时时洒淅恶寒.鼻塞流清涕.乃金被火克.内壅外闭.卫气不布之故.只宜清养肺金.毋得妄用发散.以张火焰也.太平丸补散兼行以治之.千金麦门冬汤.小柴胡汤皆宜.小柴胡汤通上焦之津液.以调和荣卫.尤平稳而神奇.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