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名摄营煎。治脾虚不能摄血等症,凡忧思郁怒、结劳,及误用攻伐等药,阴,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症。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症,而再用寒凉,则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
白术(二三钱) 当归(二钱) 山药(二钱) 枣仁(钱半) 炙甘草(一钱) 远志(三五分,制) 炮干姜(一二三钱) 莲肉(二十粒,去心炒) 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
水二盅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滑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补骨脂一钱炒用。
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一名摄营煎。治脾虚不能摄血等症,凡忧思郁怒、结劳,及误用攻伐等药,阴,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症。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症,而再用寒凉,则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
白术(二三钱) 当归(二钱) 山药(二钱) 枣仁(钱半) 炙甘草(一钱) 远志(三五分,制) 炮干姜(一二三钱) 莲肉(二十粒,去心炒) 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
水二盅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滑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补骨脂一钱炒用。
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