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Ⅲ型补体受体(CR3)为由α、β两条肽链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65kDa和95kDa。CR3属于粘附分子整合素(integrin)家族中的成员,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CR4的结构极为相似,三者的β链完全相同(命名为CD18),而α链则各不相同:LFA-1为CD11a、CR3为CD11b、CD4为CD11c,故CR3又称为CD11b/CD18分子。CR3作为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在炎症反应中可介导中性粒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在体外某些情况下,CR3还可表达能同胶原蛋白、ICAM-1和血纤维蛋白原相结合的部位。经C5a刺激的吞噬细胞表达CR3和CR4可轻度增多,这有助于中性粒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成为有粘附性细胞,由血管中游出至炎症部位。感染部位的CR3可将吞噬细胞连接到带有C3bi和/或β葡聚糖或LPS的细菌或酵母菌上,促进吞噬作用和呼吸爆发。另外,由于CR3最初是通过用Mac-1单克隆抗体的白细胞上发现的,因而也称其为Mac-1抗原。CR3和CR4对固相的C3bi具有相似的结合特异性,二者均需要有二价的阳离子参与,并均可被EDTA所抑制。与CD4不同的是,CR3还具有能与细菌LPS和酵母菌细胞壁上β葡聚糖相结合的部位,也需2价阳离子参与。CR3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其配体为C3bi。CR3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细胞粘附作用。它可促使效应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密切接触增强吞噬作用,因而在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CR3的缺陷可出现反复细菌性感染。另外,CR3可能还是HIV-1感染细胞的入口之一,并可与β葡聚糖结合、激活补体,以及与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LPS及脂质A等结合。因此,CR3似乎是一种可结合多种配体的分子。CR3的α链和β链由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所编码。合成后在细胞膜装配成完整的CR3。遗传性CR3和CR4缺陷的病人,是因为编码它们共同β链的基因有缺陷,但在细胞浆中仍可检出正常α链的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