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第二节 手导引

    手导引是我国古代最原始的治病防病的方法。古人采用“导引按乔脉(内侧)和阳乔脉(外侧)。即按经络、空位治疗疾病。手导引对一些急慢性疾病均有效。西汉时医家用导引可治千余种疾病,如对休克、中毒、晕厥、疼痛、麻木、消化不良、咳嗽、肢体功能不全等多种病证,均可采用导引治疗,导引具有简便,有效、经济等优点,故延至今日仍被继续应用。

    一、手导引的方法

    (一)导引用手的部位

    1.拇指法:用拇指末端。

    2.二指法:用示指和中指末端。

    3.手掌法:用手掌部。

    4.大鱼际法:用大指常侧至腕部。

    5.小鱼际法:用小指常侧至腕部。

    (二)导引手法

    1.经穴滑动导引:在经穴上滑动应有压重感,不要过锰、过快、过大,婴幼儿和体弱者要轻。

    2.经穴按压导引:在经穴上以压为主,有压重感为宜。

    3.经穴点击导引:有节奏地点击经穴,一般抬高5~10cm,再点到穴上,每分钟30~40次,每次20~30分钟。

    4.经穴捻揉导引:将手指或手掌压在经穴上,顺时针逆时针对等次数揉捻,操作要轻,回旋宜缓而有力。

    二、手导引的作用

    1.镇痛作用。

    2.消炎退肿作用。

    3.镇静作用。

    4.恢复功能作用。

    5.保健作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