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窒息是指喉或气管的骤然梗塞,造成吸气性呼吸困难,如抢救不及时很快发生低氧高碳酸血症和脑损伤,最后招致心动过缓,心跳骤停而死亡。
一、主症
吸气性呼吸困难,咳嗽似犬吠状,眼结膜点状出血,烦躁不安,失音,声嘶哑,浮肿,三凹征阳性。心脏跳动由快至慢,心律失常,直至心跳、呼吸停止。
二、判断
1.外伤:闭合或开放性喉部损伤,包括气管插管损伤。
2.异物:花生米、钮扣等误入呼吸道,或呕吐物、咯血块、脓性粘痰以及溺水后的泥沙等堵住气管。
3.炎症:急性喉外伤、急性喉炎、喉水肿。
4.狭窄:化学物质腐蚀伤,气管插管伤,气管切开不当愈后有瘢痕,外伤、炎症、放射性损伤等形成的瘢痕组织引起狭窄。
5.挤压:喉及气管周围组织的外伤,颈部的肿瘤、脓肿,皮下气肿、水肿、血肿,甲状腺疾病与纵隔疾患,还有气胸、血胸、肋骨骨折等。
三、急救
急救原则是实行对症和病因紧急抢救。
1.病伤者取头低足高侧卧位,以利体位引流。
2.用筷子或用光滑薄木板等撬开病人口腔,插在上下齿之间,或用手巾卷个小卷撑开口腔,清理口腔、鼻腔、喉部的分泌物和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有条件时吸氧和抗感染治疗。
4.同时向急救站附近医院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