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华。生九真池泽,七月采。
方药不用,俗中莫识。昔九真辽远,亦无能识访之。
〔谨案〕此苏,生下湿水侧,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青、济、开、河间人名为水苏,江左名为荠苎,吴会谓之鸡苏。主吐血、衄血、下气、消谷大效。
而陶更于菜部出鸡苏,误矣。今以鸡苏为水苏之一名,复申吐血、衄血、血崩六字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华。生九真池泽,七月采。
方药不用,俗中莫识。昔九真辽远,亦无能识访之。
〔谨案〕此苏,生下湿水侧,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青、济、开、河间人名为水苏,江左名为荠苎,吴会谓之鸡苏。主吐血、衄血、下气、消谷大效。
而陶更于菜部出鸡苏,误矣。今以鸡苏为水苏之一名,复申吐血、衄血、血崩六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