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新修本草》 丹砂

    作者: 苏敬等20余人编写

    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杀精魅邪恶鬼,除中恶、腹痛、毒瓦斯、疥 、诸疮。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能化为汞,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生符陵山谷,采无时。

    恶磁石,畏咸水。案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往俱用,此为谬矣。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无复采者。乃出武陵、四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之巴沙。《仙经》

    亦用越沙,即出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为佳。如云母片者,谓云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谓马齿沙,亦好。如大小豆及大块圆滑者,谓豆沙。

    细末碎者,谓末沙。此二种粗,不入药用,但可画用尔。采沙皆凿坎入数丈许。虽同出一井,胜火井也。炼饵之法,备载《仙方》,最为长生之宝。

    〔谨案〕丹砂大略二种,有土沙、石沙。其土沙,复有块沙、末沙,体并重而色黄黑,不任画用,疗疮疥亦好,但不入心腹之药尔,然可烧之,出水银乃多。其石沙便有十数种,最上者光明沙,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形似芙蓉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沙,一名无重沙,入药及画俱善,俗间亦少有之。其有磨嵯、新井、别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沙,形类别有越沙,大者如拳,小者如鸡鹅卵,形虽大,其杂土石不如细明净者。经言末之名真朱,谬矣。岂有一物而以全、末为殊名者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